close




繪本就是一本精美的畫冊,色彩、線條、筆觸、文字,



交織成一頁頁深刻的畫面傳遞著繪圖者內心的語言。



在一本圖畫書裡,常常隱藏著許多作者在經意或不經意之間留下的細節。



有的與作品的主題無關關,只不過是繪者想增加一點小樂趣罷了,



但也有與主題息息相關,甚至可以說,少了這樣的一個細節,



整個作品就缺少了一種發人深省的力量。



此次討論,藍劍虹老師先引用了做為引導故事。



分享此blog作者講述了的故事


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Tungta/2668640



把世界作為一個影像,發現每個人事物的可看性。

1-1、《小羊睡不著》作者:北村悟

單就封面看圖說故事,會覺得圖片跟標材想要傳達的是當人睡不著時會數著羊,

但當主角換成小羊時呢?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?

這正是北村悟創作這本書時所構思的趣味點,他顛覆我們在睡不著時數羊的傳統概念。

看過書的您不曉得有沒有發現,它是一本能夠幫助小孩順利進入睡眠的讀物,

也是一本非常有趣的「數數書」。

在閱讀故事和數數兒過程中的尋找和發現,更是這本書最精彩的部份。

讓讀者每翻一頁都像在尋寶,不斷有新的發現,同時享受數算的樂趣。

誰說睡不著的時候一定只能數羊呢?



1-2、《公主的月亮》作者:詹姆斯.桑伯J. Thurber/文,馬克‧西蒙德/圖

蒂蒂公主想要天上的月亮,這可是個難題。

孩子們都有無理取鬧的時候,而做父母的又哪個不像憂心的國王,拼著老命設法滿足小公主最荒唐的願望。

聰明的總理大臣、魔法師、數學家,全部都異口同聲說:「沒有人可以拿到月亮。」

只有小丑會回答:「我們必須弄清楚,蒂蒂公主怎麼想?」

聰明人用自己的腦袋,找自己的答案-最後甚至可能找不到答案。而小丑不同,小丑不會自以為聰明,

他懂得用公主的腦袋,去找出公主想要的答案-答案竟然出奇地簡單。

在感知的領域裡,我們可以每天打造出新的月亮。

這個工作就是詩人和畫家在從事的工作,也是孩子在畫畫時的實質活動狀態。

畫畫就是在打造出新的感受,將我們的感受呈現出來,

用線條色彩打造出來的物體,也就是畫。

每一張畫都代表著一個新的物體的誕生和製作。它絕對不需要去附屬在現實物體之下。

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,對一個事物的形象的製作,並不是指向事物本身,

而是指向我們對事物的感受。









1-3、形狀本身也能說故事

解說案例:《Cendrillon》、《Hippo Beach by Pierre Pratt(Sep 1, 1997) 》、

《Elephant Elements by Pittau (Sep 6, 2001)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érie 的頭像
    Chérie

    STORYTIME CHERIE

    Chér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